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实验室 正文

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部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3-06-21 访问:

交通部道路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主要包括道路实验室、建材实验室、勘测实验室、水力实验室以及土工实验室,是我国公路交通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82年以来,先后取得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获准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并于1999年被列为交通部首批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开放程度

  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近两年我室接待外国专家来访2人次,我室研究人员出国访问6人。对外多次承接重大科技服务,比如西—潼高速公路检测、西—铜一级公路检测、甘肃白—兰高速路面施工配合比设计等。
研究队伍建设情况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及高工26人,11人获博士学位(博士后2名),他们承担着道路工程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总的基本思路是实行主任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设立学术委员会,开展设备有偿使用制度和提倡校内联合和对外开放,有力保证国家、省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全面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公路交通人才。具体措施为:
  1)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由校长聘任,报交通部备案;实验室设副主任1~2人,秘书1人,由实验室主任提名,经校长同意后聘任。
  2)实验室下设若干学科组(室),各室设负责人1~2名。由各学术梯队带头人担任。具体设备日常管理责任到人(岗位责任人),负责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学术梯队成员参与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3)实验室设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实验室重大事宜,定期审议实验室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审定课题研究基金申请指南,评审开放课题和科研成果。
  4)制定并执行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初步做到了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5)实验室实行统一收费管理,建立专门的收费制度。所收费用主要用于设备日常维护和新设备的引进与开发。
  6)实验室将遵循联合、开放、流动的原则,提供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工作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和专家来室开展前瞻性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
  7)实验室拟设立开放课题研究基金,发布课题研究基金申请指南,由国内外学者自由申请,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议,择优支持。
承担研究任务情况
  实验室研究领域覆盖道路工程所有方向,并以特殊地区道路、道路建筑材料、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等为特色。承担着国家、省、部委重点课题和广泛的横向合作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委纵向重点课题4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约1500万元(承担的主要课题见附表3、附表4)。
  人才培养情况
  重点实验室被批准成立两年来,共培养硕士生135名,博士生7名,分布在我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各个领域,已经或正在成为所属单位的管理和技术骨干。
成果、专利和应用情况
两年多来,在交通部、教育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增添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
  器设备,为开展公路科学与技术重大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获省部级二等奖9项,三等奖9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22册,批准发明专利2项,鉴定(未获奖)成果40余项。
  8).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情况
  实验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本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工程实践,并收到良好效果。例如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维修技术研究,该项研究成果应用于河南省多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其中压浆设备已转化成产品,行销省内外;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该项研究成果已在河南新乡地区部分高等级公路上应用,证明该种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9).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情况
通过“七五”和“八五”期间的重点投资以及实施“211工程”建设,实验室现已具有相当的规模。目前实验室总面积5500m2,实验设备共1200台套,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设备167台套,实验设备总值2500余万元,设备完好率为95%,绝大部分设备的利用状况良好。如MTS试验系统、多功能试验机等设备的利用率已达到或超过教育部规定的定额标准机时。
  本实验室拥有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标志性设备有:
 1.SHRP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测试设备(美国、德国、意大利)
 2.NEW.MTS试验系统两套(美国)
 3.热分析系统(日本)
 4.GPS系统(美国)
 5.GDS系统(英国)
 6.路线CAD工作站
 7.TC1610全站仪(瑞士)
 8.SET2C全站仪(日本)
 9.导热系数仪(日本)
 10.车辙仪(日本)
 11.马歇尔试验仪(英国)
 12.多功能试验机(意大利)
 13.石料加速磨光机(意大利)
 14.低温延度仪(意大利)
 15.道路面波仪(英国)
 16.核磁共振分析仪(美国)